听!来自东华科技工作者的声音!

创新之要必须解决“卡脖子”问题


孙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教师团队——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成员。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科技奖励。

作为一名教师和正在探求技术产业化转移的科技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这几个关键词引发我的强烈关注和共鸣——科技制高点、创新引领、产业链融合、忧患意识、“卡脖子”。我所从事的纤维纺织领域是我国领先于世界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国家和行业需有忧患意识,注意巩固加强产业链优势和技术优势,现在不能、未来更不能被“卡脖子”;要及早布局涉及全球和我国发展趋势的共性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组织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联合攻关,抢占科技制高点,引领国内外发展。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我也在努力探求,在聚酯合成核心原料——催化剂的绿色化、高效化和聚酯材料的高品质化方面进行产业化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链协同创新,践行实现“上货架”的科研初心,为当前国际技术占先的绿色聚酯催化剂提供一个产业界可用的、能让我们国家实现“并跑”进而“领跑”的技术而努力。

成艳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国家级青年人才、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提名奖获得者,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教师团队——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成员。从事极端环境适应功能纤维及智能柔性系统研究。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在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青年人也必将投入到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逐梦创新中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勤学修身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为国家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新型纤维产业面向未来社会发展,是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需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难题,融合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发极端环境适应的超性能纤维、类人体生命系统的智能纤维和循环再利用的绿色纤维,实现其在航空航天、信息能源和医疗卫生等特殊使役环境下的实际应用。

王先锋,纺织学院研究员,国家级青年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功能纺织服装面料的设计与制备、非织造材料的加工与成型研究。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为纺织领域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应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解决本领域中“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努力做出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为纺织强国贡献力量。在科技攻关的同时,注重创新人才培养,针对纺织工科特色,将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实践型纺织人才。

李召岭,纺织学院研究员,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和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计划,研究方向为智能纤维和生物质纤维的制备及其在发电织物、传感织物、粘胶织物等领域的应用。

科技正成为改变产业未来格局,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核心变量。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时代赋予了纺织科技工作者光荣使命,要始终以人民幸福为根本,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育人育才为责任,以务实创新为方向,开发先进纺织材料和纺织技术,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突破关系国计民生的瓶颈问题。“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高校要构筑集聚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知识创新体系。高校教师要言传身教,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创新,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广大科研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同时加强产学研结合,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争先之器:工匠精神带来0到1的可能


孟婥,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教师团队——机电智能装备技术与系统教师团队成员。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做事态度,是长期坚持下形成的习惯。作为高校教师“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体现就是承担起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责任。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授知识、培养能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言传身教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科学事业,对科学研究忠诚、执着、勤奋,经得起失败,耐得住艰辛,潜心钻研,突破纺织装备领域的短板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创造0到1的前沿技术;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坚持为企业提供成熟的、有产业前景的技术和具体的指导,以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为己任,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张玉井,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教师团队——机电智能装备技术与系统教师团队成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读完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致贺信,我深有触动。作为一线科研人员,我们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紧密结合当前行业的发展瓶颈,突破行业关键技术创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攻坚克难;作为一线教育人员,我们要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将行业新动向、新知识传授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创新才智,为祖国培育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


自立之能:奋发进取谋求突破


玲玲先进低维材料中心研究员,国家级青年人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巾帼创新新秀奖及上海三八红旗手、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从普林斯顿回国入职东华大学已近6年了,目前我正在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建设精准化学合成研究平台,希望能在合成化学领域积淀特色、创新突破。作为奋战在高校一线的青年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敦敦教诲,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心系“国家事”、肩担“国家责”,瞄准国家需求,勇担攻坚克难的科研任务,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同时,我们更要以身作则,带头潜心研究、守正创新,以高尚的道德操守、严谨的治学作风、先进的专业知识,做学生科研、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培养德才兼备的科研生力军。

孙泽玉,民用航空复合材料东华大学协同创新中心讲师,校“共产党员先锋岗”。曾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评“上汽教育杯”科技创新作品优秀指导老师。

先进材料研发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方向,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常荣幸能在毕业后一直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深刻感受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中所言,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持续奋斗。作为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青年一代,我们应当树立科技报国的决心,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担当教书育人使命。我们有责任、有能力实现科技原始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航天青年的回信#


自强之本:心系“国家事”


冯雪凌,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员,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2010-2018先后在荷兰、新加坡学习、工作。

我们这一代的留学人员,生逢伟大时代,亲历国家的飞速发展,更应心系“国家事”、肩抗“国家责”,坚定理想信念,投身祖国的教育事业,将所学知识和国家需要联系在一起,以国家需求为导向,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好中外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讲好中国故事;在日常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中,以高标准严格要求和勉励自己,充分发挥所学,为国家科技人才的培养、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牛磊,理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动力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2016年至2019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做博士后。

作为一名留学归国青年教师,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后,我内心感到非常的激动和亲切。学成回国后,能够用自己的技能和本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令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在此期间个人也得到了更快的成长,事业也有了显著的进步。在今后,我将会继续秉承老一辈留学归国人员的爱国热情与担当精神,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立志成为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鼓励学生立志民族复兴,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


讲好道理的“术”“学”“道”


孙晓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曾获“全国首届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上海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阳光学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从教学中情理关系的视角思考讲好道理的“术”“学”“道”,既是自觉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把握教学规律、践履思政课教师光荣使命的题中之义。首先,要从“术”入门:以情入理。“术”即教学的技巧和方法,是思政课讲好道理的前提。实践证明,引导学生从感性的故事中自己发现真理,比教师用预设的道理规定故事,更能有效促成教学体系向学生认知和信仰体系的转化。其次,由“术”入“理”:以理动情。“学”即教学的学理素养,是思政课讲好道理的内核。讲故事虽为激发兴趣却不停留于兴趣,而是要指向故事背后的学理性问题。保持“术”与“学”逻辑一致性,才是思政课讲清道理的关键。最后,以“理”入“道”:情理交融。“道”即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是思政课讲好道理的灵魂。唯有在“道”的高度讲道理,才能打通教学中的情与理,进而通达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相统一的境界。由此可见,思政课讲好道理的真实逻辑正是通过情理交融实现“术”“学”“道”的互通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牢记使命责任

切实担负起支撑发展的

第一资源作用

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瞄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

创新报国 引领发展

东华人将为之不懈奋斗

来源:教师工作部 科研院

人才办 机械学院党委 材料学院党委

科研教学平台联合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