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拟申报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遵照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开展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沪科〔2020110)和上海市教委——提名单位的有关通知要求,现将我校拟申报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5月26日至2020年6月1日。任何人对拟申报项目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处提出。异议应当签署真实姓名,并注明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

 

联系电话: 67792023    13524521307

联 系 人: 陈   辉

附    件: 项目公示内容

     科研处

    20205月26日

附件:项目公示内容

1、石墨烯衍生材料的传导通道调控与环境响应机制研究

2、随机神经网络稳定性分析与同步控制

3、微细聚烯烃纤维设计制备及其高端医用防护材料应用开发

4、静电气喷纺驻极超细纤维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5、战疫之盾——个人防护非织造材料系列科普作品


一、项目名称

石墨烯衍生材料的传导通道调控与环境响应机制研究


二、简介

本项目属于材料学科中新型碳功能材料领域。

柔性的敏感材料是随身系统智能化的关键。传统敏感材料存在柔性差、响应速度慢、信号单一、输出效能低等缺陷,限制了其在柔性可穿戴领域的应用。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团队基于石墨烯衍生材料的表/界面工程,通过调控其宏观聚集结构,构筑可控分子传导、电子传导以及声子热传导通道,对其多尺度、高柔性、多功能的高效环境响应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发现:

1)建立了环境敏感的石墨烯衍生材料气体分子通道调控新方法

通过化学还原与表面改性,构建面内性能可调的石墨烯衍生材料及其层间键能可控的柔性聚集体,利用层间/层内多维度的梯度结构设计,实现了材料内部气体分子快速定向传导。通过多重温和环境刺激诱发分子传导并引起通道可逆变形,得到一系列体密度小、响应丰富且迅速可控、循环稳定性优异的可编程石墨烯衍生驱动器材料,为其进一步在多尺度软体机器人与人造肌肉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构建了石墨烯衍生材料的三维互联电子传导新途径

利用室温化学还原方法,结合自组装过程制备了三维互联的化学还原石墨烯功能材料。通过构建石墨烯三维导电网络,实现电子在材料中多维度高效传导,降低了激子损耗,提高了石墨烯衍生材料的光、电、化学活性。石墨烯衍生材料中的三维电子传导新途径在柔性转能、储能、传感领域均具有实用价值。

3)提出了基于石墨烯衍生材料高效热电转换以及可控能量传导的触敏新策略

利用冰模板辅助重力自组装的方法构筑了化学还原石墨烯的弹性聚集体,通过化学还原石墨烯面内热能-电能高效转换实现了体温分辨的触敏行为;压缩弹性引发石墨烯衍生材料微观结构连续变化,诱导电子传导与声子热传导的通路变化,实现了对人体触摸的温度与应力有效分辨。此策略首次应用于电子皮肤,高度模拟了触觉,为电子皮肤的情感交流功能提供了方案。

5篇代表性论文被SCI他引581次;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三、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序号

文章信息

SCI-E总引次数

SCI-E他引次数

影响因子(2018

收录数据库

1

Mu, Jiuke; Hou, Chengyi; Wang,   Hongzhi; Li, Yaogang; Zhang, Qinghong; Zhu, Meifang. Origami-inspired active   graphene-based paper for programmable instant self-folding walking devices.   SCIENCE ADVANCES, 2015, 1, e1500533.

172

160

12.804

SCIE

2

Mu, Jiuke; Hou, Chengyi; Wang, Gang; Wang,   Xuemin; Zhang, Qinghong; Li, Yaogang; Wang, Hongzhi; Zhu, Meifang. An elastic   transparent conductor based on hierarchically wrinkl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for artificial muscles and sensors. ADVANCED MATERIALS, 2016, 28, 9491-9497.

68

62

25.809

SCIE

3

Hou, Chengyi; Zhang, Qinghong; Li,   Yaogang; Wang, Hongzhi. P25-graphene hydrogels: room-temperatur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for removal of methylene blue from aqueous solution.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2, 205, 229-235.

130

123

7.650

SCIE

4

Shao, Yuanlong; Wang, Hongzhi; Zhang,   Qinghong; Li, Yaogang. 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s   based on 3D porous graphene/MnO2 nanorod and graphene/Ag hybrid   thin-film electrod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2013, 1, 1245-1251.

110

98

6.641

SCIE

5

Hou, Chengyi; Wang, Hongzhi; Zhang, Qinghong;   Li, Yaogang; Zhu, Meifang. Highly conductive, flexible, and compressible   all-graphene passive electronic skin for sensing human touch. ADVANCED   MATERIALS, 2014, 26, 5018-5024.

155

138

25.809

SCIE

四、主要完成单位

东华大学


五、主要完成人

  1. 王宏志,第一完成人,东华大学教授。负责项目工作的设计和研究工作的指导以及项目的实施,是5篇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对全部三个主要发明创新点均有重要贡献。

  2. 侯成义,第二完成人,东华大学副研究员。对三个主要发明创新点均作出了贡献。代表性论文135的第一作者。

  3. 穆九柯,第三完成人。对主要发明创新点12均作出了贡献。代表性论文12的第一作者。

  4. 邵元龙,第四完成人。对主要发明创新点2作出了贡献。代表性论文4的第一作者。

  5. 李耀刚,第五完成人。对三个主要发明创新点均作出了贡献。代表性论文345的通讯作者。

六、提名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七、提名等级

自然科学一等奖

回目录



一、项目名称    

随机神经网络稳定性分析与同步控制

二、简介

在随机神经网络中,神经元往往会受到刺激后的随机响应、突触流的随机流入、神经递质的随机释放、离子通道的随机切换和分子热涨落等随机噪声的影响。如何对随机神经网络这些动力学行为进行有效表征,并实现随机神经网络动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同步性分析与控制,已成为当前控制科学重大前沿交叉领域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基础科学问题。该项目针对随机神经网络动力系统的机理建模与稳定性、自适应同步以及数据驱动控制等三个挑战性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主要发现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系统地构建了随机神经网络机理建模和稳定性理论,深入剖析了神经网络动力学中时滞和随机噪声对系统稳定性的内在影响机制,攻破了Lévy噪声和分数布朗噪声驱动的神经网络机理建模的难点,创造性地得到了具有时滞的神经网络、具有Markov切换参数的神经网络和具有分数布朗噪声的神经网络稳定性准则,该时滞和模型依赖的指数稳定性准则不仅大大降低了系统的保守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系统达到平衡状态的快速性,对于实际神经网络系统稳定演化和输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2)科学地发展了随机神经网络自适应同步控制理论和方法,通过对系统同步过程中的约束内涵的透析,刻画了具有同步约束的神经网络动态系统模型,基于随机过程理论和M-矩阵方法,克服了同步约束对于系统性能分析带来的难点,发展了具有同步误差、控制强度和能量损耗等系统的同步控制方法,阐明了网络同步约束限制诸如同步误差、控制强度和能量损耗等对神经网络网络自适应同步性能的影响;

(3)创新地提出了神经网络动态系统的采样数据控制策略,克服了采样频率和神经元随机响应对这类系统分析和控制带来的困难,设计了基于最大采样和最小代价控制策略,解决了神经网络动态系统中采样频率控制问题,阐明了系统结构、可用信息和控制策略的内在关系,显著提升了神经网络动态系统的控制性能。

以上成果的 5篇代表性论文均发表在IEEE汇刊权威期刊上。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总计被引 339次,他引 257次,单篇最高他引 100次;在Google Scholar数据库中总计被引 407次,单篇最高引用 121次,有4篇论文曾是ESI高被引论文;本项目的 5篇代表作得到了77人次各国院士和IEEE Fellow的正面引用和评价。除5篇代表性论文外,该项目在Springer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共2部,共计发表SCI期刊论文及国际权威会议论文 54篇。

该成果先后受到6项国家级项目的支持;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在2019年海口获中国智能学会智能空天系统专业委员会“突出贡献奖”。该成果第二完成人在2017-2019年连续三年入选全球权威情报信息提供商Clarivate Analytics(科睿唯安)公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项目培养了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三、代表性论文(不超过5篇)

序号

论文专著名称/刊名/作者

年卷页码(xxxxxx页)

发表时间年月日

通讯作者(含共同)

第一作者(含共同)

他引总次数

是否国内完成

1

Improved delay-dependent stability condition of discret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with time-varying delays/ IEEE Transaction on Neural Networks/   Zhengguang Wu, Hongye Su, Jian Chu and Wuneng Zhou

2010, 21 (4): 692-697

2010,4,9

吴争光

吴争光

71

2

Mode and delay-dependent adaptive exponential synchronization in pth   moment for stochastic delayed neural networks with Markovian switch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Wuneng Zhou, Dongbing   Tong, Yan Gao, Chuan Ji, Hongye Su

2012, 23 (4): 662-668

2012,4,16

周武能

周武能

80

3

Adaptive synchronization for neutral-type neural networks with stochastic   perturbation and Markovian switching paramet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Wuneng Zhou, Qingyu Zhu, Peng Shi, Hongye Su, Jianan Fang, and Liuwei   Zhou

2014, 44 (12): 2848-2860.

2014,12,9

周武能

周武能

85

4

Adaptive exponential synchronization of multislave time-delaye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with Lévy noise and regime switch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Liuwei ZhouQuanyan Zhu*Zhijie WangWuneng Zhou*Hongye Su

2017, 18(12): 2885-2898

2017,12,18

Quanyan Zhu,

周武能

周刘为

12

5

Local synchronization of chaotic neural networks with sampled-data and   saturating actuators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Zhengguang Wu, Peng   Shi, Hongye Su, Jian Chu

2014, 44(12): 2635-2645

2014,12,15

吴争光

吴争光

102

四、主要完成单位  

东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五、主要完成人

  1. 周武能 第一完成人,东华大学教授,对主要科学发现12作出贡献,是代表作1-4的重要作者。

  2. 吴争光 第二完成人,浙江大学教授,对主要科学发现13作出贡献,是代表作15的重要作者。

  3. 童东兵 第三完成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对主要科学发现1作出贡献,是代表性论文2的主要作者。


六、提名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七、提名等级

   自然科学二等奖



回目录




1.项目名称

微细聚烯烃纤维设计制备及其高端医用防护材料应用开发


2.知识产权情况

国别

知识产权类别

授权号

名称

发明人

中国

发明专利

ZL201710805631.4

一种闪蒸纺丝设备及其纺丝方法

罗章生

中国

发明专利

ZL201210237931.4

一种有机无机杂化聚烯烃弹性体辐照交联体系的制备方法

朱美芳;张思灯;孙宾;陈龙;马志燕

中国

发明专利

ZL201510866550.6

一种介孔磷酸锆负载氧化铜抗菌聚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

朱美芳;周家良;王兴平;相恒学;孙宾;成艳华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ZL201820438598.6

用于纤维网形成无纺布的平行铺网机和铺网机

罗章生;徐俊勇;朱慧飞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ZL201822009723.4

一种采用闪蒸法的纺丝设备

罗章生;罗铮;朱慧飞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ZL201821501901.9

一种喷嘴及设有该喷嘴的闪蒸法纺丝设备

罗章生;徐俊勇;罗铮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ZL201721832545.4

一种无纺布生产线多段式自调匀整装置

罗章生;余伦斌;蔡加庆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ZL201721831285.9

一种在线检测和控制纤维网均匀度的设备

罗章生;余伦斌;蔡加庆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ZL201920525394.0

一种闪纺纤维后处理设备

罗章生;徐俊勇;罗铮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ZL201921522197.X

纺丝装置

刘爽;徐俊勇;赵海舰;单磊

3.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论文著作

通讯作者

引用次数

1

The non-uniform phase structure in blend fiber. I.   Non-uniform deformation of the dispersed phase in melt spinning

Meifang Zhu(朱美芳)

Yanmo Chen

11

2

Fabrication of visual textile temperature indicators   based on reversible thermochromic fibers

Meifang Zhu(朱美芳)

Hengxue Xiang(相恒学)

10

3

Polypropylene nanocomposites based on synthetic organic-soluble   Ag nanocrystals with prominent β-nucleating effect: quiescent crystallization   and melting behavior

Meifang Zhu(朱美芳)

5

4

Fabrication and gas sensing behavior of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coated polypropylene fiber with engineered   interface

Meifang Zhu(朱美芳)

Bin Sun(孙宾)

8

5

聚丙烯纤维细旦、可染及功能化改性研究进展

朱美芳

8

4.主要完成单位

东华大学,厦门当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5.主要完成人

朱美芳,罗章生,相恒学,朱慧飞,周哲,何力军,周家良,巫国谊朱倩沁,胡泽旭,俞森龙,侯恺,孟哲一,刘爽,单磊


6.提名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7.提名等级

科技进步一等奖

回目录


  1. 项目名称

    静电气喷纺驻极超细纤维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2. 知识产权情况

    项目主要授权发明专10件,清单如下:

    1、丁彬,赵兴雷,张世超,宋骏,陈坤,俞建勇,一种高耐磨抗剥离静电纺纳米纤维复合过滤材料及其纺丝方法,中国,ZL201410258238.4

    2、丁彬,张世超,刘惠,印霞,俞建勇,一种空气过滤用二维网状极细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ZL201710649201.8

    3、丁彬,李洋,生俊露,赵景,张龙威,田海洋,印霞,俞建勇,一种超耐磨的纤维基防水透湿膜的静电纺丝方法及其装置,中国,ZL201410748732.9

    4、丁彬,廖亚龙,赵兴雷,李玉瑶,印霞,俞建勇,一种环形梯度静电纺丝用溶剂蒸发快速去除装置,中国,ZL201710682969.5

    5、丁彬,李玉瑶,赵兴雷,王珊,印霞,俞建勇,三维曲折纳米纤维膜及其静电纺丝方法,中国,ZL201610406884.X

    6、丁彬,赵兴雷,王娜,俞建勇,一种静电纺纳米纤维驻极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ZL201410452788.X

    7、丁彬,廖亚龙,李玉瑶,赵兴雷,蒋攀,印霞,俞建勇,一种微米纤维/纳米纤维复合驻极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ZL201710682966.1

    8、丁彬,赵兴雷,杨印景,宋骏,张世超,俞建勇,一种口罩用高效低阻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ZL201510009971.7

    9、丁彬,赵兴雷,李玉瑶,印霞,俞建勇,一种高舒适性纳米纤维自粘防护口罩,中国,ZL201610842024.0

    10、丁彬,廖亚龙,赵兴雷,李玉瑶,印霞,俞建勇,熔喷纤维/纳米纤维/玻璃纤维复合过滤材料及其制备,中国,ZL201710634010.4

3、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发表论文10篇,主要代表性论文如下:

  1. Xinglei Zhao, Yuyao Li, Ting Hua, Pan Jiang, Xia Yin, Jianyong Yu, Bin Ding. Cleanable air filter transferring moisture and effectively capturing PM2.5[J], Small, 2017, 13(11): 1603306.

  2. Na Wang, Xianfeng Wang, Bin Ding, Jianyong Yu, Gang Sun. Tunable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polyamide-66 nano-fiber/nets for high efficiency fine particulate filtration[J],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2, 22(4): 1445-1452.

  3. Hui Liu, Shichao Zhang, Lifang Liu, Jianyong Yu, Bin Ding. High-performance PM0.3 air filters using self-polarized electret nanofiber/nets[J],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0, 30(13): 1909554.

  4. Shan Wang, Xinglei Zhao, Xia Yin, Jianyong Yu, Bin Ding. Electret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nanofibers hybridized by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nanoparticles for high-efficiency air filtration[J],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6, 8(36): 23985-23994.

  5. Shichao Zhang, Hui Liu, Ning Tang, Nadir Ali, Jianyong Yu, Bin Ding. Highly efficient, transparent, and multifunctional air filters using self-assembled 2D nanoarchitectured fibrous networks[J], ACS Nano, 2019, 13(11): 13501-13512.

  6. Yuyao Li, Leitao Cao, Xia Yin, Yang Si,Jianyong Yu, Bin Ding.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 biomimetic structure enables superelastic and thermostable nanofibrous aerogels for cascade filtration of PM2.5[J],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0, 30(14): 1910426.

  7. Hui Liu, Shichao Zhang, Lifang Liu, Jianyong Yu, Bin Ding. A fluffy dual-network structured nanofiber/nets filter enables high-efficiency air filtration[J],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9, 29(39): 1904108.

  8. Shichao Zhang, Hui Liu, Fenglei Zuo, Xia Yin, Jianyong Yu, Bin Ding. A controlled design of ripple-like polyamide-6 nanofiber/nets membrane for high-efficiency air filter[J], Small, 2017, 13(10): 1603151.

  9. Fenglei Zuo, Shichao Zhang, Hui Liu, Hao Fong, Xia Yin, Jianyong Yu, Bin Ding. Free-standing polyurethane nanofiber/nets air filters for effective PM capture[J], Small, 2017, 13(46): 1702139.

  10. Junlu Sheng, Min Zhang, Wenjing Luo, Jianyong Yu, Bin Ding. Thermally induced chemical cross-linking reinforced fluorinated polyurethane/polyacrylonitrile/polyvinyl butyral nanofibers for waterproof-breathable application[J], RSC Advances, 2016, 6(35): 29629-29637.

4、主要完成单位:

    东华大学、上海士诺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奥美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深圳市安保医疗感控科技有限公司、嘉兴富瑞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卓高建材有限公司、上海银田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5、主要完成人

    丁彬、俞建勇、斯阳、赵兴雷、王学利、邓红兵、张剑敏、崔金海、贾红伟、蒋攀、印霞、王先锋、张宏强、李鑫华

6、提名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7、提名等级

    科技进步一等奖

 

 

回目录

 

 




1、项目名称

战疫之盾——个人防护非织造材料系列科普作品

2、知识产权情况

国别

知识产权类别

授权号

名称

发明人

中华人民

共和国

其它

个人防护用品的生产、穿戴及检测视频

靳向煜 赵奕

吴海波 黄晨

3、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战疫之盾:带您走进个人防护非织造材料/靳向煜等主编。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69-1730-02020.4

4、主要完成单位

    东华大学

5、主要完成人

姓名

排名

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对本项目贡献

靳向煜

1

教授

东华大学

全面主持项目科普作品的形成及推广,对项目关键科普内容一、二、三作出创造性贡献。主编《战疫之盾:带您走进个人防护非织造材料》科普书籍、个人防护用品的生产、穿戴及检测视频和线上推文、报道。

赵奕

2

讲师

东华大学

对项目关键科普内容一、二作出创造性贡献。主编《战疫之盾:带您走进个人防护非织造材料》科普书籍、个人防护用品的生产、穿戴及检测视频和线上推文、报道。

黄晨

3

副教授

东华大学

对项目关键科普内容一、三作出创造性贡献。主编《战疫之盾:带您走进个人防护非织造材料》科普书籍、个人防护用品的生产、穿戴及检测视频和线上推文、直播。

吴海波

4

副教授

东华大学

对项目关键科普内容二、三作出创造性贡献。主编《战疫之盾:带您走进个人防护非织造材料》科普书籍、个人防护用品的生产、穿戴及检测视频和线上推文。

王洪

5

副教授

东华大学

对项目关键科普内容一作出贡献。参编《战疫之盾:带您走进个人防护非织造材料》科普书籍。

刘嘉炜

6

实验师

东华大学

对项目关键科普内容二作出贡献。参编《战疫之盾:带您走进个人防护非织造材料》科普书籍。

刘力

7

讲师

东华大学

对项目关键科普内容一作出贡献。参编《战疫之盾:带您走进个人防护非织造材料》科普书籍。

王荣武

8

教授

东华大学

对项目关键科普内容三作出贡献。参编《战疫之盾:带您走进个人防护非织造材料》科普书籍。


6、提名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7、提名等级

    科学技术普及二等奖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