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烈日炎炎,为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表达对退休教师的关怀与敬意,东华大学科研院近日组织 “夏日送清凉”慰问活动,走访探望李鸿儒、孙家匡、杨培元、蔡玉华、彭斐等退休教师,为他们送去诚挚的问候。退休教师们深厚的教育情怀、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丰富的晚年生活,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
严谨治学薪火相传
走进李鸿儒老师的家中,整洁的书架上摆满专业书籍和专利文献,年过七旬的他依然思维敏捷。谈起职业生涯,李老师如数家珍:从纺机系教书育人的岁月,到转型从事专利管理工作的经历,他始终秉持“细节决定成败”的信念。“发明人送来的每一份专利草案,我都认真研究里面的技术指标,与发明人共同探讨如何挖掘并保护技术创新点。”他笑着回忆。这份严谨作风感染了在场的年轻教师,“李老师的故事让我们明白,科研管理是一门学问,要向科研人员一样钻研管理内涵并拓展服务外延。”随行同事感慨道。
看望李鸿儒老师
乐观抗病笑对人生
尽管年事已高、受肠胃疾病困扰,孙老师仍坚持“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最近子女为他安排专业护理后,儿女每日的陪伴、护理院的悉心照料,加上孙老师豁达乐观的性格,共同构筑起他与病魔斗争的信心。
老有所乐伉俪情深
杨培元老师的家中,墙上悬挂的摄影作品格外引人注目。退休后,他不仅加入老年摄影协会,还常为爱好者讲授构图技巧。“上周刚去外滩拍了日出,下次活动带你们看看!”他热情地展示新作。运动同样是杨老师生活的“必修课”——每周到老年大学打乒乓球,雷打不动。而他的爱人,同为东华退休教师的李教授,则是舞蹈班的活跃分子。“她跳舞、走模特队,我打球拍照,回家还能互相‘切磋’。”夫妇俩默契的相视一笑,诠释了“志趣相投”的浪漫。
看望杨培元老师
走进蔡玉华老师家,蔡老师热情、富有感染力,关于做大做强科研规模,蔡老师谈起她当时如何从几千万元的科研规模成倍增长的工作经验,这些组织管理经验,放到当下仍然适用,老一辈科管人都是从教学科研一线走上管理岗位,服务意识和专业本领,让年轻人叹服。
看望蔡玉华老师
彭斐老师手术后回到家中居住,身体状态和气色都恢复的不错,有专人照顾起居生活,家里打理的干净整洁,看到同同事们来看望他,她激动地红了眼眶。大家谈起工作时的有趣经历,她也不禁笑开了颜。
看望彭斐老师
此次慰问活动不仅让退休教师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更让年轻教师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他们的智慧与品格是学校的宝贵财富。祝福为教育事业奉献毕生心血的前辈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参加慰问活动的有科研院班子成员、相关科室同志。
撰稿、摄影: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