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海洋开发等高端装备到民生领域的诸多重大需求,都离不开巧夺天工的“编织”科技。今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东华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孙以泽,长期耕耘高端织造技术与装备领域,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功研制高端编织、机织、针织系列技术与装备,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他带领团队建立了高端织造装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助力我国实现高端织造装备自主可控。在2022北京冬奥会上,火炬“飞扬”一亮相就吸睛无数。正是孙以泽团队完成了火炬外壳的关键制造技术,他说,“小小火炬证明我们中国有能力、有技术编织成型高精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孙以泽一直以科技创新和解决国家急需为己任,“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他带领团队一次次斩获突破性成果,并成功转化“高性能特种编织物编织技术与装备”等技术。如今,相关成果已应用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特种“救命绳”,助力5000米级和7000米级深潜试验;支持“科学”号科考船成功完成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破解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世界难题;为大洋上移动雷达站、海上钻井平台等保驾护航……
高性能特种编织物是很多领域的关键产品,孙以泽带领团队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近十年的科研攻关,“车间就是我们的办公室、实验室。”团队提出高性能编织物数字化设计与精确成型理论,突破特种编织物自动化编织技术,实现超高压复合管、深海通讯缆、超大尺寸海工绳缆、复杂预成型体等特种编织物的自动编织。此外,团队研制开发了五大类特种编织成套装备并成功产业化,实现成型工艺参数精确调控、产品精确成型和高性能化,填补多项国内外空白,打破垄断,推动产业升级。现在,相关特种编织装备占国内25%以上市场份额,是国际主流品牌之一;高性能编织物产品出口欧美等80多个国家。
“科研工作永远是进行时,没有休止符。”孙以泽说,“产业发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就做什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我们的目标是:让成果落地、让年轻人成才。”他常常鼓励青年学生,“树立科技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念,为国家的科技事业承担重任。在追求‘大我’中找准‘小我’的人生航向,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养,练就扎实本领迎难而上。”
转自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