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5月27日,“聚焦纺织科技高质量发展,续写经纬六校新时代华章”第一届长三角地区纺织类高校研究生学术文化交流会在我校松江校区举行。副校长陈革,长三角G60联席办副主任、G60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贾占锋出席开幕式,我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俞昊、纺织学院党委书记李佳耀、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晓艳、纺织学院党委副书记寿晨燕、纺织学院副院长许福军与会,来自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南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兄弟院校的相关负责人和师生代表230余人参加活动。开幕式由寿晨燕主持。
(陈革在会上致辞)
开幕式上,陈革代表学校向第一届长三角地区纺织类高校研究生学术文化交流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五周年之际,举办长三角地区纺织类高校研究生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培养造就新时代纺织拔尖创新人才的生动实践,是长三角地区纺织类高校加强交流、促进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他希望各兄弟高校坚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瞄准纺织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方向,为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以同育新人为核心,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四个面向”,培养更多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有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纺织拔尖创新人才;以深化融合为关键,围绕纺织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交流互动,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力量聚合,更好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贾占峰对长三角纺织类高校齐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举办研究生学术文化交流会给予肯定。他指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度融合发展,离不开长三角地区各高校的支持和人才的支撑。他表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将秉持“共建共享”理念,继续做好桥梁纽带和服务工作,加强与长三角区域高校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研究生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联动合作,高质量推进产教融合和校地协同创新发展,共育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为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提供有力保障。
会上,俞昊结合学校办学和发展历程介绍了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和“三大一长”科教融合人才培养实践情况,以及在大纺织学科群建设、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研究生领域顶尖赛事和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李佳耀在会上介绍了我校纺织学院的发展和学院研究生教育培养情况。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徐珍珍、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党委副书记方平、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如海和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马丕波等兄弟院校相关负责人交流了各单位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生培养现状。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共同为推动纺织科技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青年教师闫建华作主题报告)
我校纺织学院青年教师闫建华为大家带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论研究生的科研逻辑培养》主题报告,他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分享了科研育人的感悟和收获,勉励大家要不断训练科研逻辑思维能力,更好提升科研内功。
(学术文化交流会学术成果展示)
本次交流会中,全国纺织类高校博士生党员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同步推出“学思践悟二十大,筑梦奋进新征程”系列理论宣讲菜单(第一期)。会上,来自江南大学和东华大学的宣讲团成员陈奕菲、周稚荃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筑梦纺织强国”分别作主题宣讲,引导激励广大研究生同学将个人科学研究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同频共振,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参会教师围绕“聚焦民族复兴大任,培育时代新人”开展研究生教育专题研讨,共同交流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经验和做法,探讨培育纺织时代新人的思路和举措。同时,六所高校的师生代表还开展了纺织新材料新技术学术交流、研究生团学工作沙龙和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全方位展现长三角地区纺织类高校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纺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学术文化交流会合影)
据悉,第一届长三角地区纺织类高校研究生学术文化交流会起源于2008年成立的江浙沪地区纺织类高校研究生学术文化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由我校纺织学院发起并主办,在此前江浙沪五校交流的基础上,首次邀请安徽工程大学加入,开启长三角地区纺织类高校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新篇章,并将其作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和重要举措。纺织学院将以此次学术文化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政治自觉和和使命担当,围绕培养时代新人与长三角地区纺织类高校交流合作,深化纺织学科育人和高层次纺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地落实。
撰写:张强、吴茜雯